网站首页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英文

跨国性供应链的风险管理

发布时间:2012-5-17 0:14:25    浏览数:

历经911事件及SARS疫情的洗礼,大家终于体会到,全球经济的整合虽然提高了企业追求跨国经营的成功机会,但却也让企业在遭受外在冲击时变得更为脆弱。因此,跨国性供应链的管理,除了致力于提高成本效益之外,还必须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多的弹性。

全球化曾意味着要求政府全面开放,但时至今日,企业则希望能有更多政府的参与及更完善的法规制度作为规范。全球化曾单向的意味着发展机会无穷,但现今企业则意识到潜藏的经营风险处处。许多企业领导者已日益感受到随着其营业处所、员工及其供应链而四处扩散的安全风险(security risk)。

全球化的利与弊相继浮现

全球化加大了经济相互依存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,但却也加深了经营风险。全球贸易及金融的整合,让企业更容易遭受外来的冲击,这些外来冲击有时虽远在天边,但却对环环相扣的经济体系造成的连锁影响却常是近在眼前。日益频繁的跨国间贸易往来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业务交流的管道,也替恐怖攻击、政治动荡、经济起伏、疾病瘟疫及其它负面因素铺设了散布的温床。当全球互动更为频繁且相互依存度持续增加时,正面与负面事件于国际间同时交互传布,将引起全球性的连锁反应。

当前的一大要务,即是如何在现今的经济与安全环境中,提供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。由于企业环境的开放与复杂,企业对全球金融、跨国经营及国际贸易的依赖日益加深,仅而促使企业经营更加灵活,经济规模亦随之扩大;然相对地,企业本身也必须面临更多经营风险;这些风险有别于以往在国内市场或传统垂直企业组织中所经历的,其影响所及,大过传统的经营风险。

许多跨国企业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他们的全球化策略,希望能克服全球经济相互依存所带来的不确定。而追本溯源,风险管理的问题是:企业要如何因应无法掌控的因素或事件?

延伸型企业的两难困境

近半世纪以来,固守于于国家疆界之内的的垂直型整合企业逐渐淡出,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延伸型(extended)企业。延伸型企业的特性在于灵活度高、适应力强,且业务委外交由第三方处理,其受托对象可以是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家公司。不过,这些企业既有本事在多国制造且在多处市场经销,相对也要面临两个无可避免的挑战。其一,他们现下和竞争对手打的是全球规模的跨国战,换言之,如果企业规模不够大,往往难逃被击垮或吞并的命运;其二,必须整顿全球运作结构,全力提升企业之效率以降低成本。

许多大型供货商的作法,是将旗下之企业运作分散到边陲地带的国家,其中又以发展中国家为主。这股趋势即是造成90年代海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的主因。根据经济学人杂志(Economist)的数据显示,2001年海外直接投资的金额高达1700亿美元。这种分散的经营手法,规模有大有小。小则是将某项零件或简单的组装作业,外包给适当的供货商制造处理;大则甚至将企业的核心业务委外处理,演变为虚拟公司(virtual company)。举例而言,行动电话大厂易利信(Ericsson),在2001年将旗下的制造及运输业务全数卖给一家新加坡公司。诸多跨国企业宁可放弃实质的生产作业,而将气力投注于统筹工作—即协调各家供货商,依照企业品牌的需求,生产制造各项产品。

911与SARS冲击亚洲供应链

将生产作业转移至效率更高的地方,或许可增加经营的灵活度,但却也让企业在遭受逆境时变得更为脆弱。例如,许多主要计算机供货商将零组件的制造外包给亚洲国家的厂商,这些亚洲厂不但技术好,生产力也高。根据亚洲脉动杂志(Asia Pulse)表示,目前全球50%的芯片产量及80%的个人计算机相关产品是产于东南亚国家。但外包策略却使得这些企业面临各种产品供应中断的风险。

比方说,1999年台湾大地震,造成2500人死亡,主要产品供应也因此中断一周之久。投资人的忧心反应在投资策略上,因而导致一些主要业务在本区的电子公司股价下跌。最近亚洲爆发的SARS疫情,也造成了相同的情况。许多跨国企业全面禁赴本区作商务旅游;换言之,设立于本区或监督本区生产线的技术人员无法亲赴生产线执行职务,以致拖延生产,这些都是先前无法预期的。股市观察家认为,此一现象将对美国、欧洲及日本的供货商及零售商造成连锁反应。SARS疫情的爆发,连带引发各界关注,纷纷设想全球化策略会带来什么样的政治风险。

跨国间海关的双重使命

美国的经济复苏有赖许多主要产业的持续输入,例如美国约有40%的鞋类、成衣及计算机等消费性及工业产品皆系在海外制造。由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增加,致使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恐怖攻击事件,对企业与国家间的供应链,造成更大的威胁,埋下更多的变量,连带影响到产品的需求分布。为防范恐怖攻击事件再度发生,美国及各国政府于机场、海关等各个国际运输系统,设置更严密的安全措施,如此一来,不仅产品前置时间(lead time)延长了,交货时间也更加难以确定。凡此种种,皆令人对供应链的管理产生诸多疑问与不确定感。

企业领导者必须对相互依存有所了解并未雨绸缪。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Jeffrey E. Garten 表示,「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国家安全,而企业领导者却未深思这背后所隐含的意义,」他接着表示,「他们依然认为,享受了几十年全球化经济的好处,不太可能就这么没落,甚至结束。然而事实是,企业在未来数年所要面临的经营环境,将和80年代早期截然不同。」

现实是:凡是将产品进口到美国的企业,都必须将新的安全规定纳入考量中。每天抵达美国港口的上千个运输货柜受到的影响最大,过去,美国海关主要的工作,在于确认进口货物符合法规及课税;而现在,除了仍须兼顾贸易活动的活络,安全已成了最优先考量,这是何其难以两全的双重使命。重新考量港口安全,意味着将原先仰赖进口港管制系统的作法,移转为出货点的控管,国际供应链亦支持此项作法。

供应链保全的虚拟与实境

一项自发性的计划 - 海关与贸易合作对抗恐怖主义方案(The Customs-Trade Partnership Against Terrorism, C-TPAT),即是据此应运而生。美国海关亦已同意,如果企业已经对自己的货品作好防范恐怖攻击的安全措施,他们将给与快速通关之优惠待遇。藉由C-TPAT,美国海关已要求企业确实作好各自的安全措施,并将他们的安全标准告知供应链中的所有合作伙伴。至于全球层面,总部位于比利时的世界关税组织(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)于2002年也设立一个国际项目小组,负责制定一套通用标准,目的在为161个会员国推动标准化的关税信息、提高危险货物的辨识率,以及加速关税信息电子传输之推展,以期提升供应链的安全。


TAG:
珠三角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长三角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销售一号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销售2号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